追求实际社会价值的叛逆博士

孙鑫博士

学历:浙江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
爱好:读历史考古类书籍
2018年加入加科思转化医学部

在“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的感召下,孙鑫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生物学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跟着导师一起做研究很有趣,但孙鑫对于科研应该注重“转化应用”的执着,让他逐渐成为了实验室中的“异类”。

“我的父母都是国企工人,我父亲退休前一直在做机械加工设计方面的工作。市场上什么东西有需求,他们就会生产什么。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以后更加看重一项研究的实用价值。”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孙鑫来说反而是一种制约。毕业后在暨南大学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任职的他,尽管得到了在体制内从事相关领域前沿学术研究工作的机会,但总感觉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在学校里,我感觉基础研究有时候只是停留在理论,例如有的文献中一款药想要实现动物治疗效果可能需一次性服用很大剂量,对应到人上差不多一天吃几千粒药才行,这在理论上有些提示作用,但在实际的临床层面是没有意义的。”

孙鑫对实际价值的追求,也与海外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2007-2009年,孙鑫在美国罗格斯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由于国外导师是临床医生出身,使得孙鑫做的研究也是“半基础、半转化”。这段经历让孙鑫深切感受到,做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医生治病救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同一位患者而言,医生的一线治疗只有一次机会,不像用小鼠做实验可以一再重复进行,因此一开始就一定要确保靠谱。”2011-2015年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孙鑫所做的事情更加偏向药物治疗本身,在此期间获得了更多与工业界的公司接触的机会,同时以实际病人的样本做研究,更加从工业和产品的角度考虑去解决实际问题。

带着这份执念,即将晋升副教授的他在纠结了2个月后,出乎身边人意料地选择离开了校园这个舒适圈,转而投身到工业界。这时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孙鑫选择加入了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款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上市的王印祥博士所创立的加科思,他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团队。

来到加科思后,孙鑫参与了SHP2抑制剂JAB-3312及其他多个临床前项目的工作,也真切体会到了工业界项目推动的残酷。“接触的很多项目由于分子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或是靶点本身效果有限,在临床前就停掉了,这在药物研发领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都需要在一次次失败后的摸索中建立信心。”

这样的心态也与他在业余时间喜欢看历史类书有关。“我经常在读书时发现,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在过往这几千年以来都曾发生过不止一次。过去的人是怎么解决的,对我们有指导意义。这使得我不再过于聚焦一时一刻的得失,在工作中也能将心态变得更加平和。”